它是由膠結材料,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,經攪拌振搗成型,在一定條件下養護而成的人造石材。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,價格低廉,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,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。同義詞,混泥土一般指混凝土(土木工程材料)。制備混凝土時,首先應根據工程對和易性、強度、耐久性等的要求,合理地選擇原材料并確定其配合比例,以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。即使這樣在泵送前摻超塑化劑,在攪拌運輸車中快速攪拌3min,也不能充分發揮超塑化劑的分散作用,拌合物均勻性差。因此,至少在我國,后摻法不易推廣,還是采用同摻法好。
兩者在成分、應用領域和結構性能上有所不同。詳細介紹如下:從成分上:貧混凝土是由粗、細級配集料與一定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一種混凝土。結構性能不同:所以配制不同的素混凝土的區別在于有沒有鋼筋,但不一定由水泥做為膠凝材料;而貧混凝土是指用較少量水泥做膠凝材料的混凝土,一般每立方砼為100~200kg。這就要求研究新的超塑化劑,保證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保持在2h或2h以上,而不影響硬化混凝土的強度,特別是早期強度。
混凝土裂縫分類及裂縫出現收集的資料,根據地下工程和防水混凝土的防水要求,對混凝土裂縫而言,可分為有害裂縫和無害裂縫。高層一平方得大概用846公斤混凝土。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(以下數據按抗震7度區規則結構設計):多層砌體住宅:0.3~0.33m3/m2,多層框架:0.33~0.35m3/m2。混凝土的裂縫產生主要是限制條件變形作用引起的,變形作用包括溫度變形(水化熱、氣溫、生產熱、太陽熱)、收縮變形(自生收縮、失水干縮、碳化收縮、塑性收縮)